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理工大讲堂 | 蒋勤国:提高政治站位,引领写作能力

8月27日,惠州理工学校2025年教职工集中培训周第七场暨“理工大讲堂”2025年第12期(总第21期)专题讲座举行。学校顾问蒋勤国应邀作题为“强化理论思维,掌握公文写作的道、术、巧”的讲座,为全体教职工带来了一场体系完善、生动详实、指导性强的公文写作辅导。

 

 

今年5月28日,惠州市拔尖人才、优秀专家、惠州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蒋勤国受聘担任学校顾问。蒋勤国长期从事文艺评论美学、城市历史文化、新闻宣传、理论研究和机关文秘工作,曾任惠州市委讲师团团长,市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总编辑等职务,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蒋勤国还是全国首家公文写作培训学院创院院长、全国首家公文写作文库创办人,并创建“公文写作文库”和“东江公文写作”微信公众号,为中国人民大学、TCL集团、各级党政机关及党校等讲授各种课程二百余场次。

 

 

讲座伊始,蒋勤国顾问从中国共产党公文写作的历史演变切入,系统阐述了公文的政治属性与时代要求。他强调,公文写作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种体现政治站位的职务行为,必须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强化理论修养。他指出,提升政治能力是理解政策、把握政策并最终通过文字有效传达的前提,更是写作高质量公文的基石。

蒋勤国顾问指出,写作本质是思维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心智活动,既是精神的,也是社会的;既是守正的,又是创新的;既是个性化的,又是共适性的;既有规则规律可寻,更需个人悟道而方能掌握。教职工应在掌握公文格式与文体规范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逻辑架构的严谨与语言表达的准确。一篇优秀的公文,应当具备时代敏锐度、政策契合度和本质洞察力。

围绕公文写作综合能力之“道”“术”“巧”三大维度,蒋勤国顾问层层推进,从基础写作到综合文稿撰写,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蒋勤国顾问指出,公文写作是从政的基本功、发展的大平台、进步的好台阶。掌握公文写作的“道”,应做到 “十个把握”:把握角色,把握意图,把握结构要件,把握主题、听众、场合、时长等四要素,把握逻辑层次,把握公文可以朗读本质要求,把握鲜明的主题和精彩的观点,把握开头、结尾力求先声夺人、令人回味,把握“修改臻于精善”的原则,把握建设随时取用的素材资料库。掌握公文写作的“术”与“巧”,应做到九个“善用+慎用”,即善用古语古词赋予其新的生命,成为全社会流行语;善用慎用中外俗语、俚语、谚语,使文章接地气有亲切感,引发共鸣,生动有趣;善用精用名诗、名人名言、名句,使文章上档次,有品位,更雅致;善用慎用数据对比;善用慎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使表达更精准,意义更精确,文字更精美、更有层次美;善用慎用精选新词语、新词句,使文章有时代感、有新意;善用慎用排比句,使文章有气势、有冲击力激励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善用慎用对偶句,使文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和感染力;善用、勤用和慎用AI辅助公文写作,做AI的主人,使其为我所用。

蒋勤国顾问说,公文写作者从成长到成熟、到成功大致要经历几个阶段:有样学样、像模像样、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健笔纵横,而勤练习是唯一路径,熟能生巧。他送给老师们一句话“多学勤学多动笔,善思感悟定成功”,勉励大家多学多练、勤于动笔,持续夯实写作基本功,全面提升公文质量与实际应用能力。

 

 

学校理事长、校长刘鸿君在总结中指出,本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对提升教职工的公文写作与政策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强调,公文是学校实施管理、沟通信息、推进工作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能力是教职工必备的核心业务素养。在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提升公文写作水平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策落地、展现学校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继续借助专家资源,加强师资能力建设,推动治理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 · 惠州市教育局专项检查组到我校指导开学准备工作下一篇 · 迎新日|“理”好,新同学!欢迎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