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大讲堂 | 吴又存:做“大先生”,当“引路人”,用信仰与美浸润教育生命

“教师不只是教书,更是在育魂。”8月30日,惠州理工学校2025年教职工集中培训周第七场暨“理工大讲堂”2025年第12期(总第21期)专题讲座举行,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吴又存教授走进惠州理工学校,以“争做大先生,当好引路人”为主题,为全校教职工带来一场融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使命于一体的动人讲座。
“我们怎样,中国的未来便怎样”


“你是什么样,你的学生就是什么样,中国的未来就是什么样。”讲座一开始,吴又存教授便以自己从教多年的体悟切入,强调教师德法兼修的必要性。“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改变学生,但每一节课都可能埋下一颗种子。”他要求全体教职工必须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同时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从而将理论的感召力转化为课堂的感染力。
一位飞行员的选择,让全场肃然起敬

讲座中,吴又存教授动情讲述了抗日英雄陈怀民的故事——1938年武汉空战中,年仅22岁的陈怀民在战机受损、弹药尽绝的情况下,毅然驾机撞向敌机,以身殉国。“他本来可以跳伞求生,但他没有。他选择用最后的力量去撞击。”吴又存教授声音低沉,会场一片寂静。吴又存教授表示这不是冲动,而是一种极致的信仰,他捍卫的不仅是领空,更是一个民族不容践踏的尊严。
“日寇群狼来势凶,中华男儿展雄风。青天一壮玉石粉,甘洒碧血饮长空”吴又存教授激昂朗诵自己为英雄烈士创作的诗歌,仿佛将烈士们“大先生”的身影再次清晰地塑形于在场每一位听众的眼前,令人肃然起敬。
诗歌与母亲:教育是情感的共鸣

吴又存教授还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自己如何用古诗词浸润学生心灵。他深情朗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现场听众动情眼泛泪光。回忆起自己的母亲为了让他读书艰苦卓绝走街串巷四处吆喝的真实经历,他表示,是母亲教会他善良、友爱,教会他坚强、不懈奋斗。他坚信,教育的更高境界是情感与文化的共融,“老师应当是那个点燃火把的人——用文化之美、人性之善,照亮学生向前走的路。
四句话,定义新时代的“大先生”

整场讲座,吴又存教授用四句箴言凝练了他对“大先生”的理解:坚定信仰,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的人;德法兼修,引导学生做尊德守法的人;诗词歌赋,引导学生做向美而行的人;真情涌动,引导学生做求真向善的人。他表示新时代大先生的教育之责,重在从“经师”之“传授术”,升华为“人师”之“引领道”。
尾声:一场触动心灵的师德课

学校理事长、校长刘鸿君在总结中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讲座,更是一节用信仰、故事、诗词和真情编织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真正让师德教育“活”了起来、“动”了起来、“暖”了起来。他强调,吴又存教授自身就是“大先生”的真实写照——他不仅是理论的传播者,更是实践的践行者、情感的唤醒者。他号召全体教职工以吴又存教授为镜、为范,将“争做大先生、当好引路人”作为终身追求。学校将持续加强师德建设与教师培养,共同打造一个有高度、有温度、育才更育魂的教育家园。